1.隐性课程是指学校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试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隐性课程范畴的是( )
A.高校组织学生参加两天军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B.儿童在学习数学课程的时候,养成了喜欢学习数学的态度
C.某高校设立校园文化节,让学生认识了该校的校训、学风
D.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2.考试公平是指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在考试过程中都受到完全同等的对待。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违反考试公平的做法是( )。
A.某市停止了实行多年的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初中招生办法,在初中招生中改用就近入学方式。对于户口所在地几乎等距离地介于几所初中之间的孩子,采用了电脑自动派位方式安排就读学校
B.有一道试题是关于北京地下铁道建设的讨论,对于北京的考生,这道题没有什么理解困难。但是,一些来自偏远农村的考生,就对“地下铁道”感到很困惑
C.为了参加这个考试,李红已经脱产复习了半年,家里重金为她请了有经验的辅导教师。王丽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准备考试,每天下班后,还要为残疾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做饭洗衣,常常晚上10点以后才能开始复习看书
D.竞争上岗考试中包含了一些有关西方文学的试题。其实,这些西方文学知识对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一些“书呆子”却考了高分
3.供认是指在司法人员进行讯问时,罪犯或嫌疑人承认自己犯了罪,并供述有关犯罪的事实真相。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供认的是( )。
A.这个狡猾的犯人只承认了自己作案,但对其他同案犯的情况避而不谈
B.在司法人员列举他的犯罪事实时,他只是大喊冤枉
C.他受收买,承认自己是凶手,但证据表明凶手另有其人
D.审讯人员尚未开口,案犯已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4.蒸发散热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主要是呼吸道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属于蒸发散热的是( )。
A.发高烧时用酒精擦拭身体
B.天热游泳避暑
C.夏天用冰块降温
D.酷暑天大汗淋漓
5.反事实思维通常是在头脑中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然后表现为原本可能发生但现实并未发生的心理活动。根据发生的方向可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反事实思维和下行反事实思维。上行反事实思维,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好的结果;下行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坏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下行反事实思维的是( )。
A.要是当时好好复习,这次考试就可以通过了
B.如果我发挥的稍微差一点,就与奖牌失之交臂了
C.如果祖父还活着,他一定不愿意看到今天这个局面
D.如果没有带这么多东西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跑的快点了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定义的关键信息是“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选项>B>中数学课程是学校课程中明确规定的,故不属于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关键词为 “考试过程中”、“完全同等的对待”。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说的是安排就读学校的问题,跟考试过程无关,不符合定义;B项说的是考试内容,考查北京地下通道建设,北京的考生由于地理上的优势,不觉得该考点有困难,但对来自偏远农村的考生来说,却是难题,该考点对后者来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故该做法违反考试公平;C项说的是李红准备考试的过程,不是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不符合定义;D项只提到考题与岗位的关系,没有体现考生受到不平等对待,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承认自己犯罪”、“供述有关犯罪的事实真相”。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C两项不符合题干中“供述有关犯罪的事实真相”,B项不符合题干中“承认自己犯罪”。只有D项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体液的水分”、“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带走热量”。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用酒精擦拭身体后,是通过酒精挥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不是体液水分由液态转发为气态带走热量,不符合定义;B项和C项都是通过接触其他低温的物体来降温,不是体液的蒸发,不符合定义;D项,酷暑出汗由于酷暑温度过高,人体皮肤汗腺分泌体液进行排汗,汗水在皮肤表面有液态转化为气态时,能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定义判断,是一道双定义题,讲反事实思维,后又延生出上行反事实思维和下行反事实思维,而问题问的是哪个选项是属于下行反事实思维,反事实思维的意思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要是满足某种条件就会发生比真实结果坏的事,A、C、D答案都是没有出现一个坏的结果,只有B答案出现了一个比预期坏的结果。所以B为正确答案。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