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忽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事实上,_____________,殊为不易。尤其要看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虽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优质资源的供给依然严重不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参加高考的数百万农村学生来说,哪怕农村学生进入知名大学的比例只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多了数千个进人中国知名大学的机会
B.哪怕农村学生进人知名大学的比例只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多了数千个进入中国知名大学的机会,对于参加高考的数百万农村学生来说
C.哪怕农村学生进人知名大学的比例只提高一个百分点,对于参加高考的数百万农村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多了数千个进入中国知名大学的机会
D.对于参加高考的数百万农村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多了数千个进入中国知名大学的机会,哪怕农村学生进入知名大学的比例只提高一个百分点
2.下面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是走过的地方都不一定成为了路
B.一条小船很难渡众生,必须是众人建造的大船才能同舟共济
C.相信科学的人们决不会让封建迷信影响了他的思想
D.大路向天边延伸很远很远,直到遥远的看不见的天际
3.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我这不是请你来了嘛
B.那个教室我过去看过,没有什么摆设
C.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对促进两岸关系有重要意义
D.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这里是所有的材料,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
B.所有这个项目的材料都在这里,交给你!
C.关于这个项目的材料都在这里,交给你!
D.这个项目的所有材料都在这里,交给你!
5.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使其意思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身边诸多纠结,多一点智慧和勇气,保持一份平和心态,可助我们削弱“纠结”的纠缠
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纠结”的事越来越多
③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纠结”一词率先在网络上爆红,不但使用率颇高,而且使用更加广泛灵活
④纠结的本意就是“相互缠绕”,常作动词用。语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意》一诗:“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哪怕”引导了让步关系从句,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对于”引出对象;“意味着”表示在让步事实下出现的结果。显然,D项颠倒了事实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排除。对象和让步事实的位置取决于文段强调的重点:若强调让步事实,则对象置于后;若强调对象,则让步事实置于后。我们从“殊为不易”可以看出,文段强调的是提高入学比例意味着机会增多这一让步事实。另外,从各句对象范围来看,让步事实的对象是农村学生,“对于”的对象是参加高考的百万农村学生,将让步事实置于前,可以表示在此事实下,一个具体的对象群产生的影响,若加以延伸,在此句式下还可以表达对农村家长、初升高等各类相关群体的影响。故本题最佳答案为C。
2.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病句辨析题。
A语序不当,应改为“走过的地方不一定都成为了路”;B项“大船无法同舟共济”,可改为“必须是众人建造的大船才能让大家同舟共济”;C项前后不搭配,主语为“人们”,则宾语中“他”应改为“他们”。只有D项语句通顺语义明确,没有语病,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
考查辨析歧义句的能力。
A项中“我这不是请你来了么”既可以理解成为“我这/不是请你来了么”,强调的是地点“这”,也可以理解为“我/这不是请你来了么”,说的是这件事情;B中的“我过去看过”既可以理解为“我以前看过”,也可以理解为“我到那个地方看过”、D项中的“晚上来的人”既可以理解为“在晚上这个时间来的人”,也可以理解为“ 后来上来的人”。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
B、C、D三个选项表达的意思都是“和这个项目有关的所有材料都交给你”,“给你”的是“材料”,而A选项”给你“的是”项目“,意思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观察选项,可以发现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判断①和④句是否捆绑在一起。④句介绍“纠结”的词源,①句说的是应对“纠结”的做法。不管①和④孰先孰后,在逻辑上来讲是脱节的,不能绑定在一起。由此可排除A、B、C三项。
D项中,首先③句指出“纠结”成为网络热词,接下来④句介绍“纠结”的词源,然后②句又说生活中“纠结的事”越来越多,最后提到面对“纠结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做。D项中各句之间衔接得当,排序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