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中心句式标题,“读”字用得很巧,暨形象生动地让人浮现阅读书籍的画面,增强画面感;又与后面的“书香”相对应,让标题充满诗情画意,增强标题美感;同时也契合主题,体现中心思想,是一个比较好的标题。)
自古以来,我国对读书一事都十分重视,“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积财万千,无过读书”等良言至今脍炙人口,甚至多次将其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是每个人心中必有的一个概念。然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也必然泥沙俱下,当前经济飞速增加之下,“暗礁”也随之而来,阅读趋向碎片化,经典趋向娱乐化,读书趋向功利化,长久以往带来的将会是文化之船的触礁沉沦。唯有使多方联动,带动全民,倡导阅读,方能使中国之味弥漫悠远书香。(评析:从历史视角出发,说明中国有史以来重视阅读,但信息时代也带来了阅读的一些问题,最后引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逻辑清晰,观点明确。不足之处在于,入题比较慢,段落篇幅可以缩减,可以更加干净利落地开头,如“阅读,是每个人……泥沙俱下”有点画蛇添足,如果不写也并不会影响中心的表达,反而会让开头更加地紧凑。)
以个人之举,践行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无论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大家朱熹,还是“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文豪莎士比亚,对于读书一事都十分重视。可见,倡导全民阅读,丰富精神生活,打造书香社会已成为大势所趋,阅读逐渐成为当代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之下方有知名作家童喜喜走进校园推广阅读之风;教育之家朱永新打破格局恢复共读传统……无数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之号召、社会之需要,从自己做起,以个人之举、赤忱之心,实力践行着阅读一事,同时不忘达济天下,倡导全民阅读,为打造书香中国之浩大工程添砖加瓦。(评析:分论点1,重在说明以个人角度出发来打造书香中国。主要采用例证法,列举喜欢阅读的“个人”是如何践行阅读一事的,对段落论点提供了比较有针对性的论证,增强说服力。不足之处在于,逻辑不顺或者说举例不当:“可见,倡导全面阅读……”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句,但“承上”与前面朱熹、莎士比亚的例子不对应,由这两个例子是不能得出“打造书香社会已是大势所需”,他们也不是当代人,更不能得出“成为当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修改建议是,可以把朱熹、莎士比亚的案例换成十九大、习近平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金句,体现个人阅读的重要性。)
以社会之力,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当前我国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已悄然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大增强。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认为精神文化需求必定高于单纯的物质需求,因而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便成为了应有之义。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并非一味的迎合市场的某些畸形需求:上海三联书店以传递经典优秀书籍为导向转变商业模式;合肥图书馆以舒适环境为中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豆瓣读书小组以全民阅读为主题开展民间阅读活动……我国众多的社会组织在行动,无数社会群体在改变,他们将举社会之力,方便群众阅读之行,带动民众阅读之风尚,为书香中国的建设助力。(评析:分论点2,主要从社会角度说明打造书香中国的必要性及现状。主要采用理论论证与案例论证相结合,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解释阅读的必要性,接着例举上海、合肥图书馆、豆瓣读书小组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全面阅读的行动。整段写作,有理有据,理论作为基础,案例作为支撑,很好地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以国家之器,保障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航行的舟楫是因为有了指针和北斗星的指引方能扬帆远航,同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指引和引导,书香中国的打造更是如此。当下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导致内容的走马观花,迎合市场造成历史的歪曲误读,争夺利润带来市场的功利比拼,这是都是急需打破的沉疴痼疾,而如何解决此类问题除了企业自律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怀揣绣花心,手握绣花针的治理、引导。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国家之利器、政府之手段正是这方圆之画手。因此,为保障全民阅读的顺利推行,打造书香中国的醇厚之风,国家之器必不可少。(评析:分论点3,重在说明全民阅读离不开国家的倡导和推动。主要采用道理论证,从指引的意义出发,结合当下企业对文化的错误利用所存在的问题,阐明国家来保障全面阅读的重要性。逻辑清晰,也契合段旨句观点的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作者使用的一些词句比较有文采,如“扬帆远航”“功利比拼”“沉疴痼疾”“醇厚之风”等等,朗朗上口,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以个人之觉醒、社会之行动、国家之手段,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使读书之风盛行,全民阅读之气弥漫,书香中国之大成。(共1053字)(评析:总结性结尾,用比较凝练的短句高度浓缩中心思想,多个“之”的使用,增添了文章“书香”的意蕴,是个比较干脆直接又有文采的结尾。)
(总评:本文是一篇不错的申论范文,以吸睛抢眼的标题给人良好的初印象;文章内容主要从个人、社会、国家是如何践行全民阅读的角度展开论述,论点之间层次清晰,系统全面,构成比较完整的论证体系;最后主要以简练的掺杂点文言之风的句子来结尾,增加文章的“书香”质感,也总结得比较到位,是不错的结尾。但文章也有不足之处,在论点论证写作中,存在逻辑不顺畅,案例提炼与观点表达不契合等问题,需要平时加强写作逻辑思维的锻炼。)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