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中西方在疫情防治理念方面存在诸多共性
B借鉴历史经验对于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C疫情防控离不开国家自上而下的科学部署
D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人类战胜疫情
2.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随着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治理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政府已无力也没有必要去处理诸多繁杂的社会性事务。这一局面的出现,迫切要求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能处理的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自身完成的事务,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剥离政府的一部分职能,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空间,使社会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B社会转型弱化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C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D购买公共服务是今后政府提高效率的首要方式
3.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虚拟技术,把人们的视野扩展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不仅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作战实验室,把对历史经验的归纳和对未来的预测融为一体,将计算机自动推理与专家经验指导结合起来,而且能通过合成动态的人工模拟战场、造就逼真的作战环境,为战略理论研究开启新的渠道和广阔空间。许多国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作战原则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从而实现了国家安全谋划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现代科技有助于科学制定国家安全战略
B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战争方式
C国家安全谋划正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D作战原则和理论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4.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5.“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书记对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软硬件”同时发力将助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注入,农业科技创新既帮助农民不断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一批又一批领先国际的粮食品种不断被培育出来。从地瘠“斗笠田”到丰产“吨粮田”,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春耕”,从“灾殃难测”到“高科技防灾”,现代科技为我国农耕注入了“硬核生产力”。这就意味着粮食丰收,库存充裕,藏粮于民,才会国泰民安。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B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C藏粮于民,才能国泰民安
D提升科技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开篇引入防疫举措,接着举例说明古今中外通过科学技术发展,成功抗击诸多疫情,故文段主要强调科学技术对抗疫的重要作用,对应D项。
A项,文段没有进行中西方在疫情防治理念方面异同的比较,故“存在诸多共性”,无中生有,排除;
B项,“历史经验”对应文段举例内容,非重点,且缺少文段主题词“科学技术”,排除;
C项,文段没有提及“自上而下”,无中生有,且文段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发展,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文段首先提出了政府垄断公共事务这种情况,随后提到现今政府已经无力也没必要去做这类事情,接着引出这种局面迫切要求政府进行职能转变,即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之后详细阐述了这样做的好处,可知文段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个中心展开的,对应选项可知C项正确,其中的“内在要求”对应文段的“迫切要求”。
A、B、D三项都未出现“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题词,并且D项的“首要方式”文段并未提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文段首先介绍背景,说明现代信息科技能拓宽人的视野,并通过“不仅……而且……”强调现代信息科技能为战略研究开启新的渠道和空间,即在战略研究方面拓宽了人的视野。最后以“以此”概括上文,引出重点,说明现代信息科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文段的中心句进行同义替换,对应A项。
B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应文段首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虚拟技术”,只是文段中的部分内容,表述片面,且文段重在强调现代科技对于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作用,“革新战争方式”非重点,排除;
C项,“正从”指正在进行、尚未完成,而文段表述为“实现了”为完成时,选项时态错误,且没有体现文段的主题词“现代信息科技”,排除;
D项,“作战原则和理论”并非文段重点,文段重在强调现代科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作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指出受众误将《三国演义》当作信史,感到“惑乱”的问题,随后进行分析,指出原因在于信史和史传文学的矛盾性,尾句通过转折词“固然……但……”引出重点,强调“文”与“史”不能混淆和相互取代的观点,并进行反面论证,因此文段的重点强调的是大众不能以“文”代“史”,对应C项。
A项,文段的主题词为“文”、“史”,而选项只提到了“史传文学”,表述片面,且“生命力”的表述无中生有,排除;B项没有提及“信史”这一话题,且“文学性和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强调的是不能以“文”代“史”,排除;D项“文史分家”与文段“‘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的说法矛盾,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文段首先用书记的战略部署引出粮食的话题。接着通过“既······又······”介绍了农业科技创新给农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进行举例说明。后文进一步强调“现代科技为我国农耕注入了‘硬核生产力’”。尾句“这就意味着”指代前文现代科技注入我国农耕,阐述这有利于粮食安全。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科技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主题词为“科技”,D项契合文段重点,当选。
A、B、C三项均未涉及文段的主题词“科技”,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