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以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作为被告”,其实只是针对预立案程序而言。这样,网络侵权的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被告身份的相关信息,可以查实的正式立案审理,无法查明的则不予受理。由此可见,这么做实际是原告请求法院通过其调查权,来查明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背后的人,将调查核实“被告人具体身份”的权力转移给了法院,原告并不具备特别调查权,多数公众也都没有技术手段来进行网络追踪。如果法院介入后仍然无法查清,还是不会受理。只要没有明确的被告,原告的诉讼就失去了意义——且不说庭审过程中,“被告”无法进行辩护,就算原告赢得了官司,也没有责任人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介绍网络时代处理法律问题面临的困境
B.分析原告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C.解析法院在处理案件中被告人身份确定的重要性
D.说明网络侵权案件中明确被告人的方式及其意义
2.网络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真伪并存、泥沙俱下。为什么有些事情真相还“没出门”,谣言已经“传千里”>?>为什么很多谣言>A>网站辟谣>B>网站传、这个月辟谣下个月重来>?>……对于互联网上大量存在并且快速传播的谣言和不实信息,专家认为,谣言之所以常常跑得比真相快,是因为谣言的焦点多是网友关注的人和事,内容多吻合大众思维逻辑。简言之,就是大家觉得“很可能发生或者宁可信其有的事情”。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量大且真伪难辨为谣言泛滥提供了土壤
B.谣言屡传不止缘于各网站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C.谣言的焦点多是社会各界的名人或重大事件
D.大众“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助长了谣言的泛滥
3.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改变、调整的政策数量极大,可以说经济制度的转型,导致了生产政策、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全面转型,其影响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政策方面。市场经济制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主题。
最能准确地复述以上这段文字的一段是( )。
A.经济制度是国家的命脉,若要改革,必定触一发而动全身
B.学术界的理论探讨走在改革前沿,不断为经济建设开拓新的视界
C.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公共政策在不断变动休整中走向成熟,然而任务依然艰巨
D.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公共政策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思考
4.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5.纬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石家庄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沧州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
A.相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
B.经度差异不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C.凡是近海地方的春天都比内陆要迟
D.沿海地区的春天一般会比内陆要迟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概括”一词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一、二句讲网络侵权案件中明确被告人的方式,三、四句指出明确被告人的意义,整个材料构成“分——分”的结构。文字的主旨必须概括全面,两个“分”的部分缺一不可,故正确答案为D。
材料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展开,A、C项表述的范围过大。B项在材料中未涉及。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D
解析:
A、B项在文中均找不到依据,排除。文中说谣言的焦点多是“网友关注的人和事”,>C>项偷换为“社会各界的名人或重大事件”,与文意不符,排除。文中说谣言的焦点多是大众觉得“很可能发生或者宁可信其有的事情”,可见大众“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泛滥,>D>项正确,故当选。
3.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第一句描述了市场经济对我国公共政策产生的巨大冲击,第二句说到该冲击影响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主题,故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没有提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偏概全,故排除;B选项没有提到市场经济的作用,也比较片面,故排除;C选项概括得不够准确,文段没有提到公共政策发展任务艰巨,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态度理解题。
作者的观点应该在文中“依我看”后面,他认为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意思。从文段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根本没有绝对的直译和意译,与C项表述一致。A项“灵活选择翻译方法”与“忠实翻译”不符,说法有误;B项中的“翻译的最高艺术”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翻译的时候应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结构,这与翻译时有个人的风格是不矛盾的,D项也不是作者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A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
文段先说明“纬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然后阐释近海的普遍惯例,转折词“但是”之后的是重点,说明纬度影响中的海洋特例,所以文段核心是相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的晚。故正确答案选A。
B与文意不符;C属于绝对化;D与文本不符。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