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公园城市,由“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对此,你怎么看?
【政道解析】
一、表明观点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将城市与公园主体位置对调,实现生态绿色、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
二、分析“公园城市”的生态、经济意义
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城市发展理念“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的场景性表达。
2.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把绿色低碳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和绿色资源体系,利用公园城市发展,推动形成转型发展新路径,探索出城市“绿色”与“金色”的价值转换新路径。
3.“公园城市”建设例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充分彰显,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衔接融合,我国各省市也做出了积极尝试,比如成都当选全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南京“十四五”期间将遵循“公园城市”理念,逐步建立城乡融合、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一体化的全域公园体系;上海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千园工程”。
三、“公园城市”发展现存问题
1.公园城市最大的难点在于“协调”,公园规划建设涉及不同部门,是一个版图特别大的系统工程。
2.不同地区城市发展层次不同,有些城市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离公园城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现有的公园主题设计单一、生态建设粗糙,与城市衔接僵硬。
四、建议
1.加快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加大公园、带状公园、带状绿地有机更新和升级改造力度,大力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群众需求有机融合。
2.打造集园林科普、园艺销售、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园林景观、商业及生产综合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多部门联动协作完善公园改造及功能完善等相关工作,协同林地、公园用地、河道用地,林业、园林、水利、农管、水道等部门建立专项合作小组。
4.加强园林建设投入力度,引进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合作建设。利用智能系统设备等。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