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艺术中的色彩大致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官方系统,侧重于观念与象征性;民间系统,侧重于装饰与审美;文人士大夫系统,有意弱化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偏向黑白素雅。南宋诗人陈与义写水墨梅花的名句“意足不求颜色似”,成为许多文人重水墨、轻彩色的理论表述,文人话语也似乎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主旋律。不过,这其实只是部分人的审美倾向造成的史实遮蔽。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艺术更广大的领域,包括建筑装饰、宫廷艺术、服饰、陶瓷等,色彩的探索和应用从未停止,只是缺乏相应的理论探讨而已。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艺术中的色彩子系统
B中国艺术中色彩丰富的事实
C中国艺术理论富有诗意的特点
D文人审美倾向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2.不久前,一个收获颇丰的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来自伦敦泰晤士河泥泞河岸的玩具骑士。据悉,它已有13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个玩具为我们展现了中世纪儿童童年的一些面貌。中世纪的人们和现在一样,有自己的文化。这个玩具骑士是使用模具批量生产而成。它可能流传于商人、店主、工匠、贵族和绅士家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玩具是了解中世纪儿童童年的一扇窗户
B中世纪父母对孩子的爱传承到今天
C中世纪玩具的起源
D中世纪玩具的考古价值
3.长期以来,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内容、范围、知识点,规定了各学科知识点的考试权重,规定了各个知识点的考试题型,其“标准”明确、具体、直观,对教师教学的导向极其强烈。一方面,它缩小了国家课程标准关于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范围;另一方面,它规定了各学科知识点在考试中的权重,教师的学科教学活动“做题化”“训练化”倾向越发严重。在考试大纲的这种强大的导向下,教学过程几乎“窄化”“异化”成了考试训练过程,让教育教学活动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无力自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考试大纲的强导向作用亟待弱化
B考试大纲的存在不符合时代要求
C考试大纲的出现强化了应试教育
D考试大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4.仔细研究各地那些消失的地方特色美食、知名老店,我们会发现很多美味不是消失于“市场的选择”,而是在动迁中无法接续。对城市来说,不能只有看得见的光鲜和便于量化的经济增长指标,更需要有市井的味道、城市的记忆、百姓的情感。如何避免“改造对城市文化记忆的打断”,是摆在中国众多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在两难中谋取两全,兼顾城市繁华与人间烟火味,更需要制度的温情和治理的智慧。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城市管理两难,还需争取两全
B市场选择与城市文化的传承
C市井的味道,城市的记忆
D城市变迁中的地方美食
5.经历快速增长后,社交媒体如今却面临用户倦怠的尴尬局面。说到底,社交媒体只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如何使用好、管理好是关键。对广大网民而言,用好社交媒体、真诚与人交流、获取优质信息才是正道。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会去粗存精;另一方面,积极管理自己的行为,规避社交媒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社交媒体平台而言,要引导用户生产更加优质的内容,切实保障平台用户的信息安全。管理者既要优化平台的功能和设计,还要加强隐私保护。
这段文字回答了下列哪一问题?
A如何用好、管理好社交媒体
B用户为何对社交媒体失去兴趣
C社交媒体如何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D用户如何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优质信息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开篇指出中国艺术中的色彩分为官方、民间、文人士大夫三个子系统,并论述许多文人重水墨、轻彩色,且文人话语似乎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主旋律。接着通过转折对前文进行否认,指出这一理论表述是史实遮蔽。最后通过尾句强调中国艺术的色彩探索和应用从未停止,只是理论探讨相对不足。故文段为分总结构,文段重点强调中国艺术的色彩还是很丰富的,对应B项。
A项,对应文段首句引入话题部分,非重点,排除;
C、D两项,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为“中国艺术中的色彩”,C项的“中国艺术理论”、D项“中国艺术”,均偏离文段的核心话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文段开头引出考古队发现了中世纪玩具的话题,随后表示该玩具可再现中世纪儿童童年的部分生活面貌,并蕴涵相应文化,接着论述该玩具由模具批量生产,流传在各个阶层的家庭,故文段为并列结构,开头引出玩具话题,随后从儿童童年生活面貌、生活文化、制作工艺、流传范围不同角度,强调从该玩具可获知的关于中世纪的历史信息,对应D项。
A项,“了解中世纪儿童童年”对应文段“展现了中世纪儿童童年的一些面貌”,表述片面,排除;
B项,“父母对孩子的爱”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起源”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文段首先介绍了考试大纲对于考试内容、范围、知识点及其考试权重、考试题型等与考试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明确规定,进而对教师教学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导向性,即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完全导向应对考试。随后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论述。尾句进一步重申,考试大纲让教学过程异化成为了考试而训练的过程,让教育教学活动完全被应试教育所挟持。因此,文段通篇都在阐述考试大纲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应试作用,对应C项。
A项,“强导向作用”未明确体现考试大纲对应试的导向作用,表述不明确,排除;
B项,“不符合时代要求”概念扩大,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文中仅讨论考试大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文段开篇指出,城市中的很多“美味”因动迁而无法接续。随后指出,在城市的发展中“文化记忆接续”和“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城市治理者应在二者的“两难”之间寻求“两全”。尾句提出对策,强调应以“制度的温情和治理的智慧”在“城市繁华”和“人间烟火味”的“两难”中“谋取两全”。故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围绕如何使城市管理的“两难”能够“两全”展开论述,对应A项。
B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如何让“经济”和“文化”两全,而非“传承”,排除;
C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文段重点探讨的是“如何进行两全的城市治理”,“市井味道”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表述片面,排除;
D项,“地方美食”仅对应文段开头话题引入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城市文化记忆”中的个例,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文段开篇交代背景即在快速增长后,用户对社交媒体产生倦怠心态,随后通过“说到底”表明社交媒体的实质作用,紧接着通过“关键”这一程度词强调“使用好、管理好”社交媒体很重要。随后分别从“广大网民”及“社交媒体平台”角度阐述了使用好、管理好社交媒体的具体对策。故文段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要回答的问题为“如何用好、管理好社交媒体”,对应A项。
B项,文段并未对用户对社交媒体失去兴趣进行解释,无中生有,排除;
C项,“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仅对应“社交媒体平台”管理者的做法,表述片面,排除;
D项,“获取优质信息”仅对应“广大网民”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