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进一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通过筛选各类胁迫因子,发现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做青阶段的连续损伤可诱导来自不同生物合成路径的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促使这些香气物质的蓄积。此外,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主要与胁迫相关
B做青阶段连续损伤可诱导香气物质的蓄积
C胁迫使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D损伤和低温是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
2.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耳道识别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可以通过样本匹配并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关于耳道识别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涉及:
A工作方式
B适用范围
C生理基础
D声学原理
3.国家的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维度,而“治理”则具有更多平等和共治的意味,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序参与,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这一文段标题的是:
A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B“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
C国家治理现代化,人人都是参与者
D国家制度完善和发展,我们都是受益人
4.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从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B进行国家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确政府职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
5.近代以来,史学界发展出几种“专门之学”,即简帛学、敦煌学、徽学、黑城学等,这些学问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出土或传世的文书,包括简帛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黑城文书,时间跨度从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中国却并没有自己的“古文书学”,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研究是随着出土或传世文书的不断发现而逐步扩大兴盛,却又各自为界。所以,只有在文书数量足够多、研究足够丰富、积累足够厚重、交流足够频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史学界怎样的研究状况?
A重考据轻分析
B重发展轻交流
C重理论轻实践
D重传统轻创新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开头指出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接着介绍了研究发现的内容,指出在“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然后指出“连续损伤可促使香气物质的蓄积”以及“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都在说明胁迫因子中的“损伤和低温威胁”对乌龙茶的香气物质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故文段是通过后文的研究来说明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有关,对应A项。
B、C、D三项均为后文解释部分的内容,未包含文段主题词“乌龙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根据文段“这种识别技术以微型入耳式耳塞为载体,耳机发出的声波进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可知,此处阐述的是“工作方式”和“声学原理”,排除A、D两项。根据文段“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可知,此处阐述的是生理基础,排除C项。B项“适用范围”文段没有提到,为无中生有的表述,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3.文段首先提出观点,即“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紧接着从“管理”与“治理”的区别指出“治理”强调人人平等参与,尾句进一步指出“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现代化转型,有利于吸纳群众政治参与。故文段重点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群众参与进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应C项。
A项,“内涵与外延”为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B项,“‘管理’和‘治理’”为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主题词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而非“国家制度”,且文段重点论述需要人人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而非“人人受益”,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文段首先介绍以往科技体制改革的着力点都在微观组织层面。接着给出对策,说明改革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并加以解释,说明宏观管理层面即政府管理。对策为文段重点,A项为中心意思的同义替换。
B项,“迫在眉睫”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
C项,“明确政府职责”表述不准确,并非是政府的职责不明造成了问题,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政府应有效管理,排除。
D项,为问题类表述,不是重点,重点为对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根据文段中提到的史学界发展出“专门之学”,却没有自己的“古文书学”,这些研究不断发现而逐步扩大,却各自为界,以及交流需逐步频繁,才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等信息可知,文段强调的史学界的研究情况为重发展而轻交流。
A、C、D三项中的考据分析、理论实践、传统创新在文段中并无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B。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