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经常出现“君子”一词。“君子”原意为有地位的人。一国之主被称为君主,一村之长被称为里君。在儒教看来,即便是没有地位,但若是“有德之人”,同样可以成为君子。即便是在野之人,能以国家之责为己任,亦为君子。并且,《论语》中也有多处“君子”既可解释为在位者,也可以解释为有德才之人。
根据以上文段,对“君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有地位的人是“君子”
B.“有德之人”是“君子”
C.有地位的人和有德之人是“君子”
D.在野之人也可以是“君子”
2.教育目标不是教学生如何执行别人为自己制定的规范,而是帮助他们了解规范应该如何形成,自己如何参与创造合理的社会规范。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教他们如何听话,而是教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管理自己,如何挑战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创造新的制度。
这段文字最可能批判的是( )。
A.阻碍学生进行创新
B.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
C.不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D.不注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玫瑰也许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复杂的花卉。其花型、颜色和香味千变万化,既有雅致的种玫瑰,也有馨香的园林玫瑰,还有宝石般耀眼的现代杂交玫瑰。如今,世界各地生长着200多个种类的玫瑰,由于人们不断通过杂交试图获得更美、更香、花期更长的玫瑰,因此我们常见的园艺和商业用途的玫瑰品种一直以每5年一批的速度进行着更新换代。要识别出一种玫瑰非常困难,连专家们的观点也往往有很大差异,因为玫瑰的种类非常容易发生变化,也很容易杂交:杂交玫瑰不仅可以通过人工控制进行选中,也大量地自然形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杂交技术在培育玫瑰新品种中作用显著
B.如何对玫瑰进行科学分类目前尚无定论
C.玫瑰的商业价值刺激着人们不断开发新品种
D.自然属性与人为需求导致玫瑰品种十分复杂
4.《古学汇刊》第一集记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据说初时缺《后汉书》两本,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一天傍晚,某书贾泊舟乌镇,买面作食,面店主人从败簏中取出旧书两本,将为包裹,微睨之,宋版《后汉书》也。书贾大喜,只是首页已缺,问之主人,知道刚为邻翁裹面以去,结果又把这一页也追了回来。
这段文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人离开了文化,离开了文化的创造与积累,离开了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自然丧失了现实文化价值的意义,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反之,文化若离开了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 />即( )。
A.文化与人的本质实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人如果没有文化,则其就没有做人的资格
C.文化只能反映人的活动
D.没有文化,人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人的本质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词语理解题。前面两个分述点明了君子是“有德之人”、君子能以“国家之责为己任”。转折关键词“并且”再次强调了“君子”既可解释为在位者,也可以解释为有德才之人。也就是说这两种关于“君子”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非典型的表面主旨题。
文段先阐明了“教育目标”应该采取的做法,“换句话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是文段侧重说明的内容,即“>我们不应该教他们如何听话,而是教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管理自己,如何挑战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创造新的制度”。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有主见的人,而不是盲目地顺从,即批判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故正确答案为B。
A、D两项只是文段片面的复述,不全面,可排除;C项的“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文中没有提及,也可排除。
3.答案: D
解析:
文段指出玫瑰可能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复杂的花卉,世界各地生长着200多种玫瑰,并且以每5年一批的速度更新换代,于是要识别一种玫瑰非常困难,其原因在于玫瑰本身容易变异和人们不断进行玫瑰杂交。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玫瑰品种复杂难以辨别的原因,只有D项与此相关,当选。A、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重点所在。文段未提及B项内容。故本题答案为D。
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
A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动心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词句符合材料中书贾费尽心力寻书不成,却在无意中获得的语意,写出了书贾如释重负的心境。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在困难时一种办法不行时,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说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B、C、D三项均与题干语意不合,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 文段是并列结构,由“反之”引导。“反之”前后分别论述了人离开了文化和文化离开了人造成的后果,以此说明人与文化二者不可分离,即文化与人的的本质实现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