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海:指南针
A粉笔:黑板报
B潜水:救生圈
C通信:屏蔽器
D驾驶:发动机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惨绿少年:翩翩公子
A再作冯妇:破镜重圆
B汗牛充栋:凤毛麟角
C明月清风:风花雪月
D博士买驴:不得要领
4.镰刀:麦子
A卷尺:刻度
B锄头:大米
C扳手:螺栓
D剪刀:钢材
5.斗拱:古建筑:荷载重量
A尾灯:汽车:照明搜索
B船舵:帆船:控制航向
C剧场:舞台:提供演出
D芯片:手机:结构保护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航海需要用到指南针,二者为活动和工具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粉笔是绘制黑板报时可能会用到的工具,二者为工具与宣传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潜水不需要救生圈,潜水装备一般包含潜水服、呼吸器、眼罩等,因此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屏蔽器是一种可以屏蔽通信信号的设备,二者不是活动与工具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驾驶一般指操纵(车、船、飞机、拖拉机等)使其行驶,驾驶需要用到发动机,二者为活动和工具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诗句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都认识你。因为“普天之下都认识你”,所以“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为因,“莫愁前路无知己”为果,二者为因果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诗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因,“不识庐山真面目”是果,二者为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诗句的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所以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因为“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所以“隔着江水还能高唱”。“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因,“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果,二者为因果关系,但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诗句的意思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一枝红杏出墙来”侧面体现了“春色满园”,不是“春色满园”的原因,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诗句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出师未捷身先死”是因,“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果,二者为因果关系,但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惨绿少年”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引申为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与“翩翩公子”为近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再作冯妇”比喻再干旧行业;“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凤毛麟角”比喻难得而宝贵的人或事物,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明月清风”意思是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风花雪月”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博士买驴”比喻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与“不得要领”为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镰刀是割麦子的工具,二者为工具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卷尺上一定有刻度,二者不是工具对应,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锄头是除草、翻土的工具,不是收割大米的工具,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扳手是拧螺栓的工具,二者为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剪刀不是剪切钢材的工具,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斗拱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斗拱是古建筑的一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斗拱的主要作用是荷载重量,二者为功能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尾灯是汽车的一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但是尾灯的主要作用是安全警示,不是照明搜索,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船舵是帆船的一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船舵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航向,二者为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舞台是剧场的一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但两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芯片是手机的一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芯片的主要作用是运算存储,不是结构保护,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