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进一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通过筛选各类胁迫因子,发现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做青阶段的连续损伤可诱导来自不同生物合成路径的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促使这些香气物质的蓄积。此外,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主要与胁迫相关
B做青阶段连续损伤可诱导香气物质的蓄积
C胁迫使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D损伤和低温是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
2.人们在比较多个并列选项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往往与独立评价特定事件时不同。前者被称为联合评价心态,后者被称为独立评价心态。一项关于大学新生的研究针对宿舍分配问题探讨了这种差异。学生们在得知自己将被随机分入12间宿舍中的哪一间之前,大多更在意物理特征,如建筑物的位置和房间的大小。实际上这些属性最终都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宿舍的满意程度。相反,一些体验上的因素,比如与室友的关系及宿舍的社交气氛,胜过了宿舍的任何物理因素。
这段文字中的“这种差异”是指:
A人们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B评价心态和行动心态的差异
C联合评价心态与独立评价心态的差异
D物理特征属性与体验因素的差异
3.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机制上下真功夫、下大气力;主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掌握革命性、关键性绿色核心技术,进而带动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交叉融合、群体跃进。换言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来看,如同“铁和犁”于农业文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于工业文明一样,只有实现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生态文明才会成为真正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对上述文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中的最高级阶段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发展
C实现绿色生产关系变革的关键是取得绿色核心技术突破性进展
D形成支持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的机制是生态文明建成的标志
4.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正在由共识转化为行动。但也有一些地方和行业尚未充分做好碳减排准备,习惯依赖于高碳发展路径。按照欧盟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其碳达峰至碳中和大致要历经60年,而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面临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自然达峰和减排的模式,而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然是涉及价值观念、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消费模式等诸多层面的系统性变革。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来说并不公平
B中国必须根据国情创新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C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D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变革
5.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法治道路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
B法治建设离不开本国的法治实践
C应坚定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
D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开头指出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接着介绍了研究发现的内容,指出在“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然后指出“连续损伤可促使香气物质的蓄积”以及“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都在说明胁迫因子中的“损伤和低温威胁”对乌龙茶的香气物质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故文段是通过后文的研究来说明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有关,对应A项。
B、C、D三项均为后文解释部分的内容,未包含文段主题词“乌龙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根据文段,“这种差异”出现在“一项关于大学新生的研究针对宿舍分配问题探讨了这种差异”中,指代词指代前文,“差异”即要体现不同之处,前文体现“差异”之处在于“前者被称为联合评价心态,后者被称为独立评价心态”,即“这种差异”指的是联合评价心态与独立评价心态两种不同心态的差异,对应C项。
A项“期望与现实”、B项“行动心态”文段中均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排除;
D项,“物理特征属性与体验因素”对应后文举例内容,非指代词指代的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A项,“最高级阶段”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根据“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如同‘铁和犁’于农业文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于工业文明一样”可知,“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关系”也需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结合“只有实现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生态文明才会成为真正引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可知,“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对生态文明起到决定性作用,表述正确,当选;
C项,根据“掌握革命性、关键性绿色核心技术,进而带动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可知,“关键性绿色核心技术”可以“带动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并非“实现绿色生产关系变革的关键”,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根据“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机制上下真功夫、下大气力”可知,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机制”,并非“建成的标志”,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文段开篇论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后通过转折词“但”强调有些地方尚未做好碳减排准备,接着说明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面临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并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尾句进一步说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诸多层面的系统性变革,故文段意在强调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困难重重,B项“中国必须根据国情创新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属于文段中问题的针对性对策,当选。
A项,对应“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面临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属于文段问题分析的部分,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
C项,属于问题表述,相较于B项的对策,非重点,排除;
D项,缺少核心话题“我国”,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文段首句引出话题,论述了“法治道路”的重要性,并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紧接着运用反面论证,强调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最后尾句通过“必须”提出对策,强调任何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都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故文段论述的重点是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对应C项。
A项,指出了法治道路的意义,非重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对策,排除;
B项,“法治实践”为举例内容,非重点,且“本国的法治实践”侧重强调已经做了的,而文段尾句的“探索”侧重强调未知的,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表述不明确,未明确指出文段的重点即应探索适合自身的法治道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