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是世界岛隧工程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外海深水安装沉管隧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桥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这意味着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桥体的核心结构,尤其是6.7公里长的沉管隧道不能出现丝毫的质量问题。大桥的隧道由33节沉管连接而成,每节标准沉管相当于一艘满载的“辽宁号”航母。如此巨大的沉管,还要保证0.5毫米以下这一苛刻的误差限度,这使得它的运输过程不允许出现丝毫差池——不能远距离运输,更不可能在陆地上建好再辗转进入海中。因此,工程师们在距离大桥不远的桂山牛头岛,专门建设了一座沉管管节预制工厂,并采用最先进的流水线进行生产。
关于港珠澳大桥,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主体结构的设计标准
B施工中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C保证核心结构质量的措施
D在世界桥梁史上的标志意义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有效的固定太阳光能的过程,人类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等,其实都是远古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至220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光合作用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最好榜样,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将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继而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奠定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破解光合作用机制的重要意义
B植物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
C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途径
D太阳能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3.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4.调查显示,青年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64.2%的人认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是主要困难。而很多人尽管缺乏资金,也不愿意去贷款或融资,这反映出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有保守的心态。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困难是同行竞争过度,占26.9%。调研过程中发现,青年创业的领域比较集中,如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电商、计算机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创业,青年农民更愿意从事自己比较熟悉的种植和养殖业等,这种同质化的创业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也难免会带来过度竞争。
以下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资金不足是青年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
B金融服务对青年创业者支持力度不足
C同质化创业反映了创业者的保守心态
D青年创业的领域集中在某些固定行业
5.科学的发展总带给人类崭新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可以被预测的。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网络中的一个片段。在这张数据大网之中,许多事件的相关性与其发展的规律变得有迹可寻。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感知和意识到三维世界,而超弦理论却把我们带进一个十维的宇宙世界,带来新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开拓出一个新颖刺激而富有美感的精神新领域。
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独领风骚的数据科学
B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C科学思维无所不在
D科学之光点亮思维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开篇介绍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划时代意义。接着介绍“大桥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并提出“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接下来介绍了大桥沉管的设计和“苛刻的误差限度”,并表明“运输过程不允许出现丝毫差池“,进一步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对“质量”的苛刻要求。尾句则承接前文问题,说明了工程师们采取了就近建设专门的工厂的措施来保证质量。故文段主要围绕“核心结构”“质量”两个核心词来阐述说明,同时包含这两个关键词的,对应C项。
A、B两项,均仅对应文段中部分非重点内容,过于片面,排除;
D项,属于铺陈背景方面的内容,非重点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文段先指出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很多能源都是远古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接着提到对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利用率低这一现象,尾句引出重点,强调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将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继而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奠定基础,即阐述破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对应A项。
B项,“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的内涵文段并未提及,文段强调破解光合作用机制的意义,排除;C项,提高利用率的“途径”为无中生有的表述,排除;D项,太阳能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非文段的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指出受众误将《三国演义》当作信史,感到“惑乱”的问题,随后进行分析,指出原因在于信史和史传文学的矛盾性,尾句通过转折词“固然……但……”引出重点,强调“文”与“史”不能混淆和相互取代的观点,并进行反面论证,因此文段的重点强调的是大众不能以“文”代“史”,对应C项。
A项,文段的主题词为“文”、“史”,而选项只提到了“史传文学”,表述片面,且“生命力”的表述无中生有,排除;B项没有提及“信史”这一话题,且“文学性和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文段强调的是不能以“文”代“史”,排除;D项“文史分家”与文段“‘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的说法矛盾,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A项:根据“青年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是主要困难”可知,资金不足是青年创业困难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属偷换概念,与原文不符,排除。
B项:根据“尽管缺乏资金,也不愿意去贷款或融资”可知,是青年创业者不愿主动贷款或融资,而非金融服务对青年创业者支持力度不足,与原文不符,排除。
C项:根据创业者“不愿意去贷款或融资”可知,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有保守的心态”,而“同质化”属于另外一个困难,不反映保守心态,与原文不符,排除。
D项:根据“青年创业的领域比较集中······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青年农民更愿意于······”可知,青年创业的领域集中在某些固定行业,与原文相符,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5.文段开篇指出科学发展给人带来崭新的思维方式,接着通过“比如”“再比如”进行举例说明,分别介绍大数据和超弦理论对人类思维的作用,故文段是“观点+解释说明”的结构,重在强调科学对思维的作用,对应D项“科学之光点亮思维”。
A项“数据科学”属于举例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无限可能”表述不明确,文段重在强调“科学”对于“思维”的作用,排除;C项“无处不在” 表述绝对,且体现不出科学对于思维的促进作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