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使自己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获得利益,而采取的向交易相对人及其职员或其代理人提供或许诺提供某种利益,从而实现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商业贿赂的一项是( )。
A.医药代表小王为了提高业绩,许诺只要其同事小张不与自己竞争客户,就每月给小张5%的好处费
B.某企业举办广告招标,为欲竞标成功,H公司总经理向该企业的代理人表示事成之后赠其23%的回扣款
C.房地产经纪人小林在作为中间人促成房地产卖方与买方的合作后,得到了一定金额的佣金费
D.为有效激励员工,增加企业凝聚力,某老板给予员工旅游奖励和物质奖励作为对其一年工作的肯定
2.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货币幻觉的是( )。
A.通货膨胀时,即使工资涨了,应聘的人也不见多
B.人民币贬值时,更多的人愿意出国留学
C.很多人抱怨,这两年菜价越来越贵
D.小张、小李在不同的公司做同样的工作,工资却不一样
3.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其他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根据以上的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典型的侵占罪?( )
A.某甲的朋友某乙到某甲家中做客。酒后某乙将自己的内有价值1.2万元的手包忘在某甲的家中,返回寻找时某甲称未曾看到此包
B.某一中外合资企业的会计利用其经手公司财务的便利,将公司的一笔2万元的收入转借给其好友,但是好友由于生意不好而未归还
C.一位中年男子由于手头拮据,在一天晚上到其邻居家串门时,顺手拿走一条价值5000元的项链
D.王某几年前向朋友刘某借用1万元,多年后一直忘记归还
4.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下列属于连续犯的是( )。
A.某甲为了杀害乙、丙,一次性将药物放人其饭锅内,造成乙、丙同时死亡
B.某赌徒为了偿还赌债,先后8次入室行窃,窃得赃款三万余万
C.江西一恶匪,流窜全国,多次杀人、抢劫,窃得赃款三万余元
D.某出纳员偶然发现单位财务制度存在疏漏,将3000元公款占为已有。后来又再次利用该漏洞贪污8000元
5.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维、如何体验的期望,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表现。
根据以上的定义,下面哪种行为体现了规范( )。
A.一个从小生活在海边的人到草原工作,慢慢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B.律师在法庭上表现镇定、稳重、客观、富于正义感
C.小郑身着背心和短裤,脚踏拖鞋参加好朋友的婚礼
D.为了使大家玩得更开心,我们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政道教育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商业贿赂的主体是经营者,客体是交易相对人,目的是排斥竞争对手。A项,医药代表小王的交易相对人应该是客户,而不是其同事小张,排除;C项,小林充当的是中间人的角色,排除;D项,员工不是交易相对人,排除。只有B项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2.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定义可知,“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C项,是只看到“菜价”的涨幅,并未考虑封其实际价值。A项,通货膨胀时,工资涨了,应聘的人并不为高工资而盲目,是因为看到了工资的实际价值。B项,人民币贬值,如果只看货币价值,美元相对人民币而言,应该是“贵”了,出国的人会减少,而出国的人不见减少,可见与货币价值无关;D项,并未有对不同工资的不同反应。故本题选C。
3.答案: A
解析: 根据定义可知,侵占罪的关键信息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其他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A项符合定义。B、C两项的客体不属于“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其他遗忘物、埋藏物”,排除;D项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一次性将药物放人其饭锅内”不符合“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B项“先后8次入室行窃”>符合>窃得赃款三万余万、“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符合>连续犯>定义。C项“多次杀人、抢劫,窃得赃款三万余元”不符合“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D项“将3000元公款占为已有”和“>贪污8000元”分别属于挪用公款和贪污罪,不符合“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人“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维、如何体验的期望”。这种行为表现“相对固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海边生活的人适应草原生活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并不是“相对固定”的。B中“律师在法庭上的表现”符合律师在法庭这种“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维的期望”,而且这种要求是“相对固定”的,B符合定义。C中“小郑身着背心和短裤,脚踏拖鞋参加婚礼”这和“被要求如何行动的期望”完全相反。D中“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说明这种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并不“相对固定”。故正确答案为B。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