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懂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擅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2.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首先保证了居民获得幸福的物质因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居民身体素质、寿命都得到提高。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中,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来获得最大的物质享受。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提升,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这些都是人们保持幸福的物质保障。然而,现实情况也告诉我们,很多收入颇丰的中产阶级甚至富裕阶层还往往比工薪阶层更容易“抑郁”。这当然不是因为“有钱”让人变得不幸福,而是因为“不差钱”让物质丰富这样一个幸福增长点消失了。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
A.中国的工薪阶层比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更幸福
B.亿万富翁多数是不幸福的
C.物质丰富是幸福的基本保障,但它所能带来的幸福体验并不可持续
D.幸福的程度与财富的多少成正比
3.为了解某校大学生对住校内宿舍的态度变化,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对半数学生事前进行说服宣传,希望住校内宿舍,然后问卷调查。而对另一半学不作任何说明,直接调查。调查前,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强烈反对住校内宿舍的主张。调查的结果是,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住校内宿舍是不好的
B.有一半学生支持住校内宿舍的观点,有一半的学生反对
C.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大学生们的逆反心理
D.校内宿舍的条件比校外宿舍的条件
4.作为一个古老的复兴的东方大国,对西方来说,中国很神秘,就像当年马可. 波罗到中国以后的描写:遍地是黄金,到处是白银。西方人看了游记,只是觉得中国很富有,但到底怎么富有,就只有靠想象了。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份有,想象的成份也不少。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认识与实际仍存在偏差
B.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
C.马可·波罗的描述构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基础
D.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西方出现认识上的严重滞后
5.对于爱因斯坦,除了他的相对论之外,他对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诸多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精辟的言论,有时却在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科学知识的科普中缺席了。这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A.人们对科学家的了解不足
B.爱因斯坦的哲学理论更值得关注
C.科普所宣传的科学知识应更为广泛
D.真正的科学家研究兴趣是极为广博的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交往和独处这两种生活方式,首先指出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然后进一步指出,“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由此可得,文段论述的重点是交际和独处都很重要,只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独处能力。C项只提到一个方面,先排除,A、B项属于无关比较,也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
由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
由最后一句可知,“不差钱”使幸福增长点消失,但原有基础上的幸福感并没有因为“有钱”而降低,只是不会增加,由此可知A、B、D均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为“分总”结构,先介绍了大学生对宿舍的态度的调查,最后一句对调查进行了总结,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即根据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大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增加了,可知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C项正确。A项“是不好的”表述绝对,文段中只提到“反对意见的人多”,并不代表没有支持的意见;B项明显错误,不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对,而是反对的比较多;D项“校外宿舍条件”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阅读文段可知,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建立在真实和想象两部分,换言之与实际存在偏差,因此A项符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文意,马克波罗的有游记对于西方了解中国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能推出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那个时期,也不能就此认定马可波罗的描述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础,因此排除B、C。D选项文段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
文段第一句话说科普在传播有关爱因斯坦的科学知识时只注意其相对论等科学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其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精辟言论。即诸如此类只关注具体科学知识的科普是令人遗憾的,也就是想说明科普也应该关注具体科学知识之外的知识。因此,答案为C。A项对文段理解错误,并不是认识不足,知识科普宣传知识面不够。B项的“更值得关注”在文段中无从体现。D项文段没有提及,文段并未说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如何。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