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分隔式标题,前一句点明举措,后一句点明目标,标题兼具举措和目标,蕴意丰富。)
“务潮流之变,显时代之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层工作的推进已经迈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实现了新突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心中“没谱儿”、手上“没准儿”,干事“没底儿”。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更阻碍了基层长足有序的发展。因此,推动基层发展,我们要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底气,让基层干部真正有本领、敢担当、能干事。(评析:开篇以名言引出当今基层工作的现状,然后指出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接着进一步从群众和基层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其危害性,最后总结提出应增强基层干部底气,推动基层发展,回扣文章标题。现状+问题+危害+总结,开篇直奔主题,逻辑清晰,值得借鉴。)
增强基层干部的底气,需要加强业务学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当前,在基层工作开展中,部分基层干部对政策、业务知识了解、学习、领会不够,导致在出现新情况的时候束手无策,同时在处理矛盾纠纷中,也缺乏有效地手段和技巧化解矛盾。因此,作为基层干部,要增强心中干事、创业的底气,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勤奋学习、坚韧不拔的劲头,学习、掌握、领会业务和政策知识;另一方面,在面临困难和难题,应多向身边的业务骨干、能人进行学习、请教,取长补短,提升自身能力,增强自身底气。(评析:分论点1,指出需要加强业务学习。先用古文引出,强调“勤”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部分基层干部在业务学习、手段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策,要从加强自学和向他人学习两个方面加强业务学习,以增强底气。古文引入+问题+对策,逻辑清晰,对策针对问题提出,且兼顾了自学和他学两个角度,考虑全面,本段的不足之处在于问题的论述方面没有直接点明“基层干部缺乏底气”这个着手点。)
增强基层干部的底气,需要做到清正廉洁。“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中不惊。”当前,在基层工作开展中,部分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暗中开展金钱交易、权钱交易,导致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时候心中缺乏底气。因此,我们要增强基层干部的底气,必须严厉遏制和打击贪污腐败的现象,督促基层干部做到清正廉洁。一方面必须要求基层干部要严于律己、刚正不阿、敢于担当,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其“不忘初心”,增强基层干部的底气。(评析:分论点2,指出需要做到清正廉洁。先引用名言,强调了“清廉”的价值。接着指出当今部分基层干部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问题,然后提出对策,从严于律己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两个方面做到清正廉洁,以增强底气。与分论点1相同的结构,本段的优点在于问题论述时明确点出了“基层干部缺乏底气”这个着手点,然后顺势引出了后文对策,紧扣了本段分论点,对策从自律和他律两个角度提出,可行。)
增强基层干部的底气,需要积极深入群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工作核心就是群众工作。但是,部分基层干部每天只会坐在办公室等着群众上门办事,缺乏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长此以往,基层干部与群众就容易产生隔阂和距离,最终对基层工作的开展自然缺乏底气。因此,增强基层干部的底气,首要做到的就是“接地气”。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群众的诉求,上门为群众讲政策、办实事;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心中为民,心中多想事儿、多琢磨办法,真正深入群众生活。(评析:分论点3,指出需要积极深入群众。先引用诗词,强调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意义。接着指出当今部分基层干部存在坐等群众办事的问题,然后提出对策,从走出门为群众办实事和心中有民心中为民两个方面做到深入群众,以增强底气。与前面两个分论点相同的结构,同样也点明了“缺乏底气”这个着手点,对策从行动和内心两个方面提出,可行。)
“须与懈怠,或将停滞不前;半点停顿,或将前功尽弃。”基层治理目标的实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我们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毅力,将增强基层干部底气这件大事落到实处、干到细处、做到真处。(共995字)(评析:先引用名言,指出基层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久久为功、落到实处。)
(总评析:本文增强基层干部底气助力基层治理为议题展开论述,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笔朴实,着重于对策方面的论述,这是比较符合策论文写作要求的,而且写作笔锋与“基层治理”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也是非常切合。本文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名言、古文、诗句的引用,都位于段首或紧随分论点之后,紧接后文的论述,引用贴切,在朴实的文笔中插入哲理性语句,增添了文章深度。此外,三个分论点对策的提出也有亮点,都从两方面提出,自学与他学,自律与他律,行动与内心,蕴含了一定的对比意味,凸显了文章的辩证思维。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虽然是一篇策论文文体,但是策论文也属于议论文,对策的提出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缺乏分析,就三个分论点论述来看,仅仅指出了问题所在,却没有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导致的危害和改正的意义,这样就不能凸显对策之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