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中心句式标题,把文章主要观点简洁凝练地概括成一句话,让人一看到标题便抓住核心观点,能够快速突出文章中心,考官也能从标题较快地判断文章的中心立意是否契合主题,是否符合写作要求,这也说明标题给人的初始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大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逐渐充裕的当代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大众文化产品在艺术性和市场性的博弈中却逐渐迷失方向,在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选择中浮沉蹒跚。树立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大众化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水平。因此,大众文化须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方能真正助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评析:社会背景式入题,开门见山直接分析“大众文化”在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引出解决对策,从而亮明本文观点,用“因此”一句来体现中心思想,同时联结标题,承上启下。)
大众文化要以历史传统为源泉,传承传统价值。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史的长河中遍布优秀的文化资源和传统价值。无论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治世愿景,还是“仁义礼智信”的修身要义,抑或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生关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智慧和精神。《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火爆,也体现出人民群众,尤其是看似追求新型文化的青年群体,都将印刻在血液里的历史基因、文化基因变为一种自豪和骄傲。因此,大众文化要以传统文化为宝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长避短,去伪存真,传承优秀的传统精神。(评析:分论点1,引用法与例证法结合,通过引用古诗词句列举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再列举火爆的电视节目说明人民群众具有较强的“文化自信”,最后回扣分论点证明“大众文化要传承传统文化”的论点。本段写作思路清晰,逻辑明确,能够从现代视角结合传统文化,加强对观点的论证力度。)
大众文化要以时代精神为素材,弘扬时代价值。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体现着国家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纵观神州大地,散落在基层民间的大学生村官们,呕心沥血,披荆斩棘,让美好的青春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间肆意绽放;穿梭在群山峻岭中的动车高铁,搭建起了交流沟通,脱贫致富的伟大桥梁,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在生活中看似普通的平凡人,用他们的凡人善举,托举着民族的脊梁,彰显着社会的良心。这些都是国家在新时代所彰显出来的最亮色彩。“讲好中国故事”要以他们为素材,描绘出一幅革故鼎新,面向未来,充满朝气的和谐画卷。(评析:分论点2,分类别说明方法,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主要分为“村官”“动车高铁”“善良的平凡人”三个类别来进行不同角度的说明和体现,最后回扣观点强调要弘扬时代精神。本段写作流畅,表达通顺,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更加具有条理性地说明了“时代精神”的内核,也使得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的载体。)
大众文化要以民族自信为依托,挖掘本土价值。经济全球化在创造着巨大财富,拓展着广阔眼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如果说《权力的游戏》《来自星星的你》《唐顿庄园》等优秀的海外影视作品带来了全新视觉体验,以精湛的制作技术,庞大的影视工业水平,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对“洋节日”的过度沉迷,对外来文化的过度追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价值的否定,对传统的蔑视,就是不折不扣的崇洋媚外了。因此,大众文化的传播要坚守自身的文化自信,正确看待外来价值观的冲击,保持独立的思考,在中外文化的博弈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吐故纳新,方能源远流长。(评析:分论点三,道理分析论证中的反证法,先是说明社会中存在很多对外来文化过渡追捧的现象,从反面说明要坚定文化自信,最后回扣论点。考生们在使用反证法的时候,一定要在最后回扣观点的时候“立论”,即正面地说明论点,强化论点,才会使得中心论点更加突出。)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的力量绝对不仅仅停留在修身养性,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层面,大众文化是可以深入镌刻进民族的血脉中,浸润于历史长河中,渗透于时代精神中。只有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向传统汲取力量,在时代中吸收养分,在坚守中开拓创新,才能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成就文化强国。(共1116字)(评析: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说明大众文化的力量,并总结分论点,明确中心论点,收束全文。)
(总评:本文总体写作思路清晰,中心思想突出,结构完整,表达较通顺。在论证方法上,采用多种论证方式,丰富文章写作内容,增强了观点说服力;在文采上,看得出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稍有瑕疵的是,文章有几个句子表达不够通顺,用词不够准确,例举一处如结尾中的“大众文化是可以深入镌刻进民族的血脉中,浸润于历史长河中,渗透于时代精神中”,让人读起来无法完全准确地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将句子中的“是”改为“还”,整个句子就通顺很多。所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正确使用关联词等虚词,不要在文章细节处留下遗憾。)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