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材料提供的乡村法治、德治、自治的具体做法,谈谈你对基层治理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在乡村治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基层治理,村民自治是内生动力。村民自治在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个人有序参与农村发展事务,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第二,基层治理,切实提升法治化水平。应大力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加强对村务治理的指导、对农村各类问题的预防和监管,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法律力量、认知法律尊严、增强法律信仰。
第三,基层治理,德治发挥基础作用。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德治具有基础性作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仁爱文化、家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充实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文化基因。要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传播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让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村民生活中,同时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育新时代懂技术、辨是非、知荣辱的农民,增强道德教化在村庄治理中的力量。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2、从10个调研地点(棚户区、流动商贩、革命烈士陵园、纺织工业园、晚清私人花园、农村空心化、美好乡村示范点、蔬菜大棚等)选择4个向大学生调研团介绍你们镇。
第一,棚户区:我镇的棚户区形成时间较长,居民生活环境脏乱差。棚户区改造是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和提升本镇整体形象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我镇高度重视,正抓紧时间尽快实施棚改项目,坚持改造与整治相结合,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加快环境面貌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第二,流动商贩:我镇存在流动商贩的占道经营现象,影响周边道路交通的畅通。且流动商贩的环境卫生意识普遍淡薄,街道的环境污染现象令人担忧。我镇政府部门已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正规的便民市场,对流动商贩实行划行入市,对流动商贩进行政策扶持,引导流动商贩办理正规手续,进店经营。
第三,纺织工业园:本镇的纺织工业园依托本镇的棉花种植基地建立起来,延长产业链,在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现代中国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本镇纺织工业园也在着力改造升级,推进流水线、机械化生产。本镇正在引进知名服装企业落户,力求服装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第四,农村空心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镇一些农村逐渐成为了“空心村”,土地无人种,房子无人住,我镇正在加快推动农村建设,盘活农村资源。充分挖掘各个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特色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电商等,实现产业兴旺,吸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其提供创业优惠政策和相关培训,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3、当下存在盲人和导盲犬乘座公交和出租车被拒载的情况,有人赞同,有人不赞同,作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怎么做?
对于弱势群体,全社会要尽其所能地给予关爱,使弱势群体能够体会到和谐社会的温暖,体味生命的意义,鼓起生活的勇气,自强不息。
导盲犬是盲人的第二双眼睛,为盲人生活提供了便利。对于盲人和导盲犬乘座公交和出租车被拒载的情况,我认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有以下做法:
第一,加强出租车、公交车公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多数司机拒载是因为对导盲犬不了解,无法识别盲人带着的狗究竟是导盲犬还是宠物狗。同时,由于公交车是密闭空间,且面积不大,还需要考虑狗是否携带病菌,加上考虑其他乘客的意愿,所以导盲犬往往无法同盲人一起上公交车。加强对出租车、公交车司机相关培训,检查导盲犬相关证件,只要证件齐全就可以乘车。
第二,完善导盲犬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导盲犬可以携带上公交,但是由于缺乏具体执行的明文细则,相关规定在公交车上执行起来仍有困难。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规,让政策落地。
第三,加强关于导盲犬知识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等渠道广泛宣传,展示导盲犬从选种、筛选、训练到最终上岗的全过程,让更多市民了解、爱护导盲犬。
第四,提示盲人携带导盲犬外出务必带齐证件和用品,具体包括乘车人的视障证、导盲犬的导盲犬证明、导盲犬佩戴的鞍具以及防止咬伤他人的护具。只有这四件齐全才能上车。
希望全社会给导盲犬一个宽容的环境,让盲人朋友生活得更便利。
4、漫画题,画着筷子,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给你的感受。
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第一,筷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筷子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饮食工具,更是一个中国符号,一种中国表达,一种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传承。时光流逝,筷子始终伴随着我们成长,从孩提时期父母反复教孩子如何用筷子,到孩子长大,接着教自己的孩子用筷子,正是这样代代相传,成就了筷子几千年的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都应该有这样的传承,薪火相传。
第二,筷子传递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使用筷子是一种学问,要拿得住,放得稳。长辈没动筷子小孩不能先动,这是对长辈的尊敬,吃饭中不能用筷子敲击盘子叮当作响,吃完饭不能将筷子架在碗上,要两根筷子并齐在桌子上放好。这种中国独有的餐桌礼仪,是做人最基本的“礼”。
第三,筷子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筷子是两根木棍,取之自然,老祖先追求的是自然之道,认为人事自然的一部分,应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和谐。两根木棍相互配合才可以夹起食物,传递着只有团结和睦才能成大事。
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中国人的通达和智慧。
政道教育 | 人事考试资料网 | 政道名师 | 安徽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选调生 | 大学生村官 | 三支一扶 | 教师 | 遴选
政道教育 版权所有 安徽事业单位考试 安徽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 2018-2023 ahrsksw.net 皖ICP备18012567号-2